收割機圖片大全大圖以及收割機網篩改裝

七月份馬上進入農忙時期,想起兒時的事 割禾、打穀、曬穀、風穀、汗流浹背的情景,思緒萬千。

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七月份的暑假孩子們是最開心的、最放鬆的、最期待的,除了學習就是吃喝玩樂!

而我們兒時的暑假是最忙碌的,最辛苦的、最難熬的。為什麽這麽說呢?下麵就讓偉英帶大傢回憶兒時的情景吧。

割禾

炎熱的夏天,也是稻穀豐收的季節,每壹粒飽滿的稻穀都蘊含著辛勤的勞作。小時候我帶上草帽,拿上鐮刀,跟著媽媽到水稻田里割禾。左手握緊稻子,右手握緊鐮刀,彎著腰,把壹棵棵禾苗割倒。每傢每戶種的稻穀,基本兩三畝田以上,我瘦弱的身體,頂著 “毒辣”的太陽不停地割著禾,割得腰酸背痛。割得懷疑人生。把割好的禾壹堆堆放在壹起。

打穀

大人們更加辛苦了,不但要割禾,還要打穀。那時候條件比較落後。不像現在有柴油機壹拉按鈕就能打出來,更先進點的就是收割機。以前那種“老古董”又笨重,效率又低,大人踩著沈重的腳踏, 打禾機就開始運轉了, 手上拿著壹撮禾,放進輪轉機里脫稻穀。 壹穗穗的稻穀就被打成了壹顆顆的。 有時為了效率快點,我們做小孩的也會弄好壹撮撮禾遞給大人。打禾脫穀這項工作,大人基本上不會讓小孩做。原因有兩個: 壹、打禾機比較“笨重”孩子力氣小踩不動。 二、“危險”打禾機輪轉稍不留意會把小孩捲進去。我的表妹就是這樣不小心,被打禾機捲進去,斷了兩根手指……

裝穀

把打好的穀,裝到籮筐、或編織袋里。壹擔 籮筐的稻穀挑壓在大人身上沈甸甸的,還要走上壹千米左右的路程才回到傢,比較遠點的路程,就會用編織袋裝好,用自行車搭回去。

曬穀

曬穀自然是我們小孩的任務。在大人的眼里,這是壹項比較輕鬆的活,更適合小孩子幹。把挑回來的穀倒在地上,均勻平鋪開讓太陽暴曬,每到半小時,或壹小時左右。都要“踢”壹次穀(就是讓穀子翻麵讓牠快點風幹)。大傢千萬不要小看曬穀這種輕鬆活,其實他壹點也不輕鬆。七月份的天氣說變就變,好好的大熱天氣,突然之間就會下起大暴雨。壹點兒也不留情麵,說下就下。淋濕的稻穀如果處理不好就很容易發芽的。

風穀

穀曬乾後,用風穀機把牠風壹遍, 因為好多穀毛。 我搖著風穀機,搖的時候要用力均勻,太大力穀子會風出去,太小力雜質會留在穀堆里。父親把穀倒進穀鬥里,我在父親的指揮下,平穩地搖著風穀機把較輕的雜質、穀皮、破殼風出去。就這樣飽滿、幹凈的稻穀就可以入倉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無論是種稻穀還是收稻穀已經越來越輕鬆了,這些機器已經替代了人力,簡直是壹條龍服務。

兒時的回憶已成了故事,相信很多朋友也經歷過,歡迎大傢壹起分享吧!

現行壟距壹般為65~70厘米,以3060型聯合收割機為例,大豆撓性割臺割幅為2.75米,每幅正好收割4壟,以2360型聯合收割機為例,每幅收割3壟,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割茬過低,易出現割臺前集堆;割茬過高,易留“馬耳茬”和切割底莢。大豆最低結莢高度壹般為6~8厘米。因此控制割茬在4~6厘米內,就不會出現“馬耳茬”。但有時易出現集堆現象,這時可將割臺的底部拖闆進行調整以減少集堆現象。

拋枝主要是由於撥禾輪轉速不當(太低或過高)造成的,作業時衹要註意調整就能解決。掉枝主要是由於植株高低不壹或倒伏植株造成,此時莖稈切斷後,豆枝沒有被撥進割臺,垂直下落或橫向傾倒被割刀2次切割後落入割臺下。解決辦法是適當調整撥禾輪高度或在餵入量允許的情況下提高車速。

減輕割刀對植株的沖擊和拉扯,保證割刀鋒利,割刀間隙符合要求;調整擺環箱傳動帶張緊度,防止因傳動帶打滑造成切割速度下降,影響切割質量;減輕撥禾輪對豆稈豆莢的打擊和刮碰。收穫早期豆枝含水率較高,撥禾輪轉速可適當高些;晚期豆枝乾燥,易出現炸莢,撥禾輪轉速要低些。另外,盡量不讓撥禾齒直接打擊豆枝,應在撥禾輪上安裝撥禾闆。

避免收穫過於潮濕其籽粒水分超過19%時(植株彎曲不斷)的作物,因為無論提高轉速、調小間隙、增大風量都解決不了分離不清和豆殼裹夾豆粒的問題。

大豆脫粒是利用紋桿對豆莢的沖擊、搓擦和擠壓作用。滾筒和凹闆對豆枝前半部以打擊為主,後半部以揉搓、擠壓為主,在此過程中有60%~90%的豆粒從凹闆柵格中分離出去,因此影響脫粒質量的因素有脫粒滾筒的轉速、脫粒間隙、作物情況和餵入情況。壹般情況下,收穫大豆時脫粒滾筒的轉速可選用715r/min,分離滾筒的轉速可選用608r/min,收穫機前進速度為Ⅱ擋,用無級變速控制餵入量。

風扇的風量盡量調大,即提高風扇轉速,同時將穎殼篩的開度調到最大,尾篩角度調高,這樣可以減少大豆的夾帶損失以及提高糧食的清潔率。

(1)適時收穫。因為大豆在收穫中經過撥禾、切割、輸送、脫粒、清選以及出糧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豆粒均受到揉搓和沖擊,豆粒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硬度才不致破碎。豆粒太濕時硬度低,抗揉搓性能差,易被擠扁;豆粒過幹時韌性差,強度低,不耐沖擊,受高速打擊容易破碎。(2)正確選擇脫粒滾筒轉速和間隙。收穫早期豆粒水分大,難脫凈,應選用滾筒轉速715r/min,入口間隙20~28厘米,出口間隙8~10厘米,左右兩側間隙應壹致。早、中、晚收穫期都要根據莖稈幹濕度進行調整。收穫晚期,豆枝乾燥,易脫易碎,應選用脫粒滾筒轉速500r/min,入口間隙28~35厘米,出口間隙10~16厘米。脫粒滾筒轉速的選擇應以脫凈及不堵塞為原則,脫粒間隙應在保證分離出的豆稈中不夾帶籽粒的前提條件下越大越好,這樣的調整既能確保作物脫凈,又能降低破碎率。(3)正確調整餵入鏈耙、籽粒升運器、雜余升運器等刮闆鏈條鬆緊度。過鬆,鏈條與鏈齒易磕碎豆粒。(4)應盡量避免脫粒滾筒、復脫器、籽粒及雜余推運攪龍等輸送部位的堵塞,以減少豆粒破碎。

收穫大豆時要求割茬很低,偶爾操作不當,泥土便會進入割臺,給大豆造成“泥花臉”。為此收穫時應註意幾點。

(1)應在乾燥的狀態下收穫。因為土壤潮濕,豆枝上有霜或豆粒水分大,容易產生“泥花臉”。(2)割刀後麵裝擋土闆,使土塊難以進入割臺。(3)及時清理割臺、凹闆或篩麵上的泥土。(4)在糧食升運器底部活門上加壹些小孔(孔徑不能大於空集4毫米),讓進入機體的泥土從小孔漏出。